报告编制要求

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成果报告应当完整地体现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的全部工作。地下水及污染状况概化部分应描述评估区地下水环境基本状况、地下水污染程度和范围,识别评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和可能成因,总结污染源解析结果,分析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污染受体特征。模型应用部分需说明模型使用条件,包括模型的选择依据、适用情况、模型建立过程及应用过程。同时,对主要结论辅以公式、表格、图件等形式的说明。应在概念模型描述的基础上加入模型求解条件的说明,如源汇项如何量化和处理方法的说明;模型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的量化和说明;参数选择和量化的过程说明;参数敏感性分析,模型律定和模型验证各阶段结果和分析的说明。地下水污染趋势预测部分说明工作分级和评估工具的确定依据,对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进行文字表达,说明评估区污染未来发展趋势。

 

章节设置

第一章 总论

包括项目背景、目的原则、评估范围、评估依据、评估方法等。

第二章 评估区概况

包括自然地理概述、评估区土地利用及污染历史、主要污染源概况、评估区以往工作基础。

第三章 地下水污染概念模型构建

(1)主要污染指标识别

(2)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3)地下水污染状况概化

第四章 地下水污染迁移趋势预测

(1)工作等级

(2)概念模型的数学表达和模型工具选择

(3)水流模型的构建

(4)水流模型校准

(5)污染物迁移模型的构建

(6)污染物迁移模型校准与趋势预测

(7)模型敏感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章 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结论与建议

(1)主要结论

(2)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图件要求

成果图件名称

包含要素

评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成果

水系;取水口;监测点,行政边界;评估区边界,水文地质边界

评估区目标含水层主要污染物浓度分布等值线图

水系;取水口;监测点;行政边界;评估区边界,水文地质边界,各目标层位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值及等值线

评估区地理位置详图

包括评估区范围、主要居民点及标志性的地形、地貌等

评估区水文地质图

包括地表主要地理地貌,如城市、城镇、河流、湖泊等,岩性,各类地质水文构造(如断层)的空间位置,各类源汇项及其性质

地下水流场图

地下水位统测点位置、水位、等值线

评估区地表高程等值线图

地表高程控制点、等高线

对于承压含水层,顶底板等值线图或含水层等厚度图;对于潜水含水层,底板标高等值线图

顶底板控制点高程及等值线

评估区水文地质剖面图(包含1条平行于地下水水流方向的剖面图和1条与水流方向垂直的剖面图)

地表地理要素:包括剖面所切割过的对应地表主要地理地貌,如城市、城镇、河流、湖泊等;含水层结构:包括各类地质构造(如断层)的地理位置;.地下水水位:各类源汇项及其性质

评估区潜在污染源空间位置图

潜在污染源空间位置

污染物进入地下水断面概念图

断面岩性、地下水水位、污染源位置

潜在污染源空间位置图、主要污染物现状空间分布图与地下水流场三者叠加图

污染源空间位置、污染物采样点与浓度、污染物等值线、水位等值线图

模型计算区网格图

评估区基本底图,包括行政边界,水系,取水口,观测站等基本要素。基本底图上叠加数值计算区离散网格图

初始流场图

初始流场的分布图,用箭头标明地下水流向

初始浓度场图

在初始流场图上叠加初始浓度场的分布图,用特征图标标明主要污染源的位置

观测站点水头拟合曲线图

基本观测站点信息(名称,位置),观测数据时间区间,水头观测数据和模拟结果以不同线型和颜色表达

观测站点溶质浓度拟合曲线图

基本观测站点信息(名称,位置),观测数据时间区间,溶质浓度观测数据和模拟结果以不同线型和颜色表达

预测流场图

预测流场的分布图,用箭头标明水流的流向

预测浓度场图

在预测流场的基础上叠加预测浓度场的分布图,用箭头标明污染溶质迁移的方向

预测水头的时间变化曲线

基本预测站点信息(名称,位置),预测时间区间,预测的水头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预测浓度的时间变化曲线

基本预测站点信息(名称,位置),预测时间区间,预测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