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受体分析
地下水污染一般通过出露地表对人类造成影响,地下水污染出露时所通过的媒介被称为污染受体。污染受体分析是利用污染源地理位置、污染物等值线图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综合分析污染物迁移扩散范围,并评估污染物迁移至敏感污染受体的可能性及方式,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保护目标。常见污染受体包括取水井、地表水、底泥等,各受体分析包括的要素与内容如下:
水文地质钻孔/居民井:地下水污染最直接的危害是对下游取水井水质的负面影响。应结合水文地质单元和地下水流场特征详细调查污染范围下游的集中式或分布式取水井。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取水井与污染源间距、取水层位、取水量、取水用途等。取水井水质的变化趋势可通过下章介绍的方法评估。
地表水:包括泉水,湿地及溪流等。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可能造成地表水污染。由于地表水采样相对容易,所以应尽量使用简易方法进行大量采样以筛查污染物进入地表水体的主要通道,随后辅以正规的实验室分析。地表水污染有时由事故泄漏或受污染的地表漫流引起,在此种情况下常规时间间隔的水质监测将无法反映污染过程,应在降水过程期间或之后进行采样分析确定污染途径。
底泥:与地表水污染相比,底泥污染更为常见,其危害也更大。与地表水不同,进入底泥中的污染物不易受到稀释或发生降解,从而更为稳定。如果地表水确认受到污染,则需要对底泥的污染状况进行排查。对底泥进行排查的原则与地表水类似,但由于底泥中的污染物常常为无机物或非挥发性有机物,简易野外检测装置可能并不适用,所以对主要污染物的理化性质的了解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