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径流

Navigation:  水流模型概化 > 7.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

7.2 径流

Previous pageReturn to chapter overviewNext page

 

地下水径流

地下水径流是地下水由补给区向排泄区的运移过程。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处在不断的径流运动之中,它是连接补给与排泄的中间环节,它将地下水的水量、盐量从补给区传输到排泄处,从而影响着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中水质、水量的时空分布。研究地下水径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径流方向、径流强度、径流条件、径流流量。

 

径流方向

地下水在补给区获得水量补给之后,通过径流到排泄区排泄。所以,地下水总的径流方向是由补给区指向排泄区(由源指向汇)。但在某些局部地段,由于地形变化造成局部势源与势汇关系的差异,使得局部地下水径流方向与总体方向不一致。如在某些河间地块流网中,补给区分水岭处的地下水,先垂直向下,在排泄区又垂直向上流,中间地带近乎水平运动。再如,从井孔中抽水时,井孔周围的水流都指向井孔,呈向心状径流。又如河北平原,在总的地势控制下,地下水从地形较高的西部太行山前向东部地势较低的渤海方向流。但在广阔的大平原的某些局部地段,会由于地形、地质——水文地质结构或含水系统的差异,使得地下水在遵循整体东流的基础上而发生变化。在地表河流或古河道裸露区,常常是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水先向下流,然后叠加在东流的地下水流场中。近几十年来,人们用水量大增,某些地段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若干大小不等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使天然的地下水流场(地下水系统)平衡被打破,为了达到并维持新的平衡,地下水系统的水头重新分布,使河北平原的某些部位的地下水径流方向发生改变,甚至变反。更有甚者会使补给区与排泄区易位。如以沧州市为中心的地下水降漏斗,中心部位水位降低数十米,周围地下水径流便向漏斗中心运动。

关于地下水径流方向问题的思维是:“水往低处流”。此处高低内涵有三(补给区→→排泄区):

        地形的高低; (高处 → 低处)

        水位(水头)的高低;(高水头 → 低水头)

        重力势的高低。(高势 → 低势,势源 → 势汇)

在降水入渗之后就自然具有了这种重力势,它随着水的运动克服介质阻力做功消耗而减小,表现为水位(水头)降低。地下水在运动中,由源向汇,近汇者先至,先者径直;远汇者后至,后者径曲。所以,研究地下水径流方向,应以地下水流网为工具,以重力势场及介质分析为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地下水径流强度、径流量

地下水径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断面的水量。

这个概念正是地下水渗透速度的定义,即:V = Q/ω,所以地下水径流强度可用渗透速度来表征。有达西公式可知:V = Q /ω = K I = K(h / L)。所以,地下水的径流强度(即渗透速度)与含水层的透水性(K)成正比;与补给区到排泄区的水头差或水位差(h)成正比;与流动距离(L)成反比。

显然,在含水层透水性强,地形切割强烈高差大,降水充沛的地方,地下水径流强度大,径流量大,水的矿化度低。即水循环交替迅速,水的矿化度较低。反之,径流强度小,水矿化度高。

因此可以说:含水层透水性能的好坏、地形高差大小及切割破碎状况、径流距离等,都影响着地下水径流强度,径流强度又控制着水质变化,因此可将它们称为地下水径流的影响因素或地下水径流条件。

对于承压水来说,那些赋水构造规模小,破坏严重,补给丰富,含水层透水性强,则起径流强度大,水质好(矿化度低)。反之,比较完整的大型盆地,含水性较弱时,地下水径流强度较弱,水质亦较差。

下面2种断块构造盆地承压含水层的径流模式,径流强度受断层导水性控制:

       断层带阻水,补给区与排泄区在承压区一侧为同一含水层出露区,排泄点在出露区最低处。大气降水转变为地下水后沿含水层底板向下流动一定深度(不会太大)就向上反出。所以浅部径流强度大,深部变弱;浅部水质好,深部水质差。

       断层带透(导)水,在补给区接受水量以后,沿承压含水层流向排泄区,经断层通道上升排泄于地表。其水质和水量与径流强度密切相关。

 

地下水的径流量,可用达西公式求得。即:Q = KωI (m3/ s)。如果求算某一时间段的径流量,则再乘以该时间段即可(QT)。

此外,还有2种表示径流强度的方法:

       地下水径流模数(径流率)(Me)—— 每1km2含水层面积上的径流量。

                Me = Q ×1000 / F× 365× 86400    (L / s km2

 式中:Q —— 地下水径流量(m3/a)

                  F —— 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补给面积(km2

实际工作中,以Me的大小来表征某个地区单位时间内以地下径流形式存在的水量多少,用以说明径流条件的好坏,与径流强度具有意义上的同一性。

径流强度(V=Q/ω)主要说明地下水运动的快慢。

径流模数(Me)主要说明有多少水量在运动。(水量评价中多用)

       地下径流系数(η)——地下水径流量与同一时间内落在含水层补给面积上的降水量之比。(与大气降水入渗系数相同,即:大气        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成为地下径流的水量占降水量的份额)

       η = 0.001( Q / X×F )

 式中:Q —— 地下水径流量(m3/a)

                 X —— 降水量(mm)

                  F —— 补给面积(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