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6 低渗透性地质体

Navigation:  水流模型构建 > 14. 模型建立步骤 > 14.4 边界条件处理 >

14.4.6 低渗透性地质体

Previous pageReturn to chapter overviewNext page

 

低渗透性地质体

相对不透水的岩层常常被定义为零通量边界(隔水边界),但这并不绝对。理论而言,任何岩层都在一定程度上透水。尤其是在考虑地下水污染的问题时应更审慎使用零通量边界。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把隔水层看成是绝对不透水的,一直到上世纪40年代才发现,在原先划入隔水层中的,有一类是弱透水层。这些弱透水层在一般的供水工程中所提供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垂直方向上由于过水断面巨大(等于弱透水层分布范围),因此相邻含水层通过弱透水层交换(称为越流)的水量相当大,这时再将其称为隔水层就不合适了。含水层的划分是一个概化过程,是通过对当地情况和工作目标综合分析后得出的判断,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式。例如砂砾石和粘性土互层的地层,在供水意义上可能被划分为一个含水层,但在考虑地下水污染问题时可能被划成多个含水层和隔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