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水文地质参数确定方法
参数 |
参数用途(溶质/水流) |
确定 方法 |
方法描述 |
辅助分析 软件 |
备注 |
水流模型参数 |
1.野外抽水试验 |
在选定的钻孔中或竖井中,对选定含水层(组)抽取地下水,形成人工降深场,利用涌水量与水位下降的历时变化关系,测定含水层(组)富水程度和水文地质参数。通过抽水试验可以确定岩石透水能力大小。 |
AquiferTest Aqtesolv MODFLOWP PUMPTEST SLUGC SLUGT2 TIMELAG TGUESS WELLTEST |
试验方法说明参照《水文地质手册》1978版,2012版,或《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GB50027-2001)。 |
|
2.室内土柱试验 |
|
|
室内试验结果运用在野外现场,通常有尺度效应。 |
||
3.经验数值 |
|
|
经验数值见附表2,3 |
||
水流模型 |
1.实验室法 |
在器皿中填充地层介质,注水后,测定流出水的量,进而分析得出给水度值。 |
|
野外试验详细方法说明参见《水文地质手册》2012版及1978版。 |
|
2.单孔抽水资料 |
根据潜水含水层单井抽水试验中流量,降深,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用曲线法分析求解给水度。 |
|
|||
3.指示剂法 |
通过在主孔抽水,观测孔投入指示剂的方法,确定指示剂在抽水孔中出现的时间,进而计算给水度。 |
|
|||
4.非稳定流有限差分方法 |
利用观测孔的水位长期变化数据,通过求解非稳定流有限差分方程,得出给水度 |
|
|||
5.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 |
在选定的钻孔中或竖井中,对选定含水层(组)抽取地下水形成人工降深场,利用涌水量与水位下降的历时变化关系,测定含水层(组)富水程度和水文地质参数。 |
AquiferTest Aqtesolv Modflow WELLTEST |
|||
6.经验数值 |
|
|
经验数值见附表5 |
||
承压水单位释水系数Ss |
非稳定流水流模型 |
1.抽水试验 |
在选定的钻孔中或竖井中,对选定含水层(组)抽取地下水,形成人工降深场,利用涌水量与水位下降的历时变化关系,测定含水层(组)富水程度和水文地质参数。 |
AquiferTest Aqtesolv Modflow THCVFIT THEISFIT TSSLEAK |
也可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方法 |
2.经验数值 |
|
|
经验数值见附表B.4 |
||
溶质运移 |
1.弥散试验 |
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时其浓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获得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定量评估的弥散参数。 |
|
弥散试验通常使用污染物的天然状态法、附加水头法、连续注水法、脉冲注入法等进行。详见《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DZ 55-87) |
|
|
2.经验数值 |
|
|
经验数值见附表B.7 |
|
溶质运移 |
1.实验室分析法 |
孔隙度的测定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用的是小块的岩芯或岩屑。 |
|
|
|
2.定性估计方法 |
包括:电测,钻井岩屑的显微镜检查,钻井时间录井,岩心的短缺,放射性测井,其他测井方法 |
|
|
||
3.经验数值 |
|
|
经验数值见附表B.6 |
||
地下水流速 |
水流流场 |
1.流速试验 |
一般在地下水的水平运动为主的裂隙、岩溶含水层中进行,通过按照地下水流向布设试验井,运用投放试剂的方法,观测并计算地下水流速。 |
|
参见《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DZ 55-87)》,《水文地质手册》2012、1978版或相关文献。 |
2.水头分析法 |
利用水头数据从三个空间方向估算流速分量。每4观测点组成一个小组,连接在一起形成四面体,然后使用线性插值计算每个四面体的头部梯度。运用达西定律,最后生成速度分量。 |
TETRA |
该程序可用于承压和非承压,各向异性或均质含水层。 |
||
地下水流向 |
水流流场 |
1.静水位分析法 |
根据多点静水位手动描绘地下水流线;或者插值软件插值计算地下水流场分布。 |
Surfer GIS |
|
2.三角形法 |
沿等边三角形顶点布置三个钻孔,测得各孔水位高程后,编制等水位线图。 |
|
详见《水文地质手册》2012、1978版。 |
||
含水层参数 |
1.基本计算法 |
通过全年降水入渗补给量与全年降水量 的比值计算入渗系数。 |
|
具体方法请参考《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理论与实践》,宁立波,董少刚,马传明编著。 |
|
2.地下水均衡场计算 |
在某均衡区的均衡时段内,地下水补给量与消耗量之差等于地下水储存量的变化量。利用均衡关系,求得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
||||
3.地下水动态资料分析法 |
根据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及降雨数据,分析求得入渗系数。 |
||||
4.数理统计法 |
建立次降雨入渗系数,雨前地下水位埋深,降雨量大小之间关系式的统计模拟分析。得出降雨入渗系数随其他参数的变化曲线。 |
||||
5.数值法反求 |
利用数学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推求入渗系数。 |
||||
6.经验数值 |
|
|
详见《水文地质手册》2012版,附录B.8。 |